close

「He picked me!」
這是美麗的開端,也是毀滅的肇因,
祇怪人類的心是無底洞,
不斷在防禦競爭者的挑戰,
也必須要抵抗掉入貪婪漩渦的強大吸力。

Nina的纖細敏感,是在母親的呵護與包袱底下所養成,
登台的渴望,促使她逼迫自己面對黑白天鵝的雙重角色,
公主的形象底下,藏著看不見的惡魔因子,
她內斂地苦練,閉起心門,揣摩完美,
毫無保留,投入全部的身心,
Nina對於掌聲抱著過份高度的期待…

然而我們也都曉得,
期待愈高,愈是深陷不拔。

跨越不了的瓶頸、善惡交戰的煎熬,
人類的弱點之一就是太過依賴世人的評價,
Nina明白自己的情感不足以撐起奧德蒂,
因此她在追求極致的懸崖邊,把自己推向惡魔的臂彎。

總監的嚴厲,接踵而來的衝突,
委屈再難忍,含淚吞下,
處於顛峰的孤獨與恐懼,卻無從發洩。

潛意識下的自我折磨,
成了合理的唯一解釋,
也讓人不忍卒睹。

幻化,猜疑,分裂,
Nina將自己撕開又再縫補起來,
她丟棄過去,她築起堡壘,
高漲的原始欲望下,忘了疼痛,
她跟她背後的黑天鵝逐漸躲進狹小的角落,
她愛自己,卻忘了尊重自己,
因為她從不知道原來成功的代價如此巨大。

人們習慣相信親眼所見,
但惰於求證所見背後的真相。
在工作上,「眼見為憑」常是生產線上的紀律教條,
我們教育下屬在執行工作前必須反覆確認,
確認什麼? 確認所見是否即所知。
一旦異常或衝突發生,我們被要求追查真相。

而,真相是什麼?
反而是在眼見之外,
反而是隱藏於習慣背後的惡魔,
不可見,但確實存在,
等我們發現時,天已經塌下來了。


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是一齣獨幕芭蕾音樂,
故事起源於德國作家莫采烏斯的童話天鵝池,
成曲於1876年,至1895年1月才公演成功,
獨身一世的柴可夫斯基,
以保守的情感,譜出一曠世鉅作,
天鵝湖賦予了古典芭蕾的靈魂,
強調交響,融合舞劇,
也創造了細膩卻又堅韌的奧德蒂。

Natalie Portman在Black Swan裡的演出層次分明,
將Nina一步步魔化的過程詮釋得淋漓盡致,
每一幕鏡中望著自己的眼神,
令人不得不相信在奧德蒂內心的掙扎是她自戕的理由,

不可見,但的確存在。



新科奧斯卡影后,Natalie Portman當之無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3900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